行業熱點 | 中國移動:加“數”算網融合 夯實數智底座
隨著5G、云計算、大數據、AI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普及、融合,新一輪數據浪潮已經到來。
2021年,全球移動網絡承載的數據流量已經超780EB,為5年前的近10倍。在超大規模數據浪潮的推動下,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正在積累從量變到質變的勢能。
圖 我國算力投入對經濟總產出的帶動作用
目前,我國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越來越高,算力將直接影響數字經濟發展的速度和社會智能的高度。
據中國信通院測算,2016~2020 年,我國算力規模平均每增長1 個百分點,帶動數字經濟增長0.4 個百分點、GDP 增長0.2 個百分點。
從全球范圍看,算力規模前20的國家中有17個是全球排名前20的經濟體,并且前四名排名一致。
一,提前布局算力網絡,打造社會級服務
面向數字經濟的發展,亟需新型基礎設施的快速更新迭代?;趯π蝿莸拿翡J判斷,中國移動提前進行了算力網絡的布局。
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提出,要基于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信息網絡,打造可提供數據感知、傳輸、存儲、運算一體化服務的算力網絡,推進算力網絡在國家治理、社會民生、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國內國際市場拓展等更多領域落地應用,使算力成為像水、電一樣,可“一點接入、即取即用”的社會級服務。
2019年10月,在ITU SG13全會上,中國移動主導的“算力感知網絡的需求及應用場景”立項獲得全會通過,成為算力感知網絡首個國際標準項目;
2019年11月28日,中國移動發布《算力感知網絡技術白皮書》,首次向業界介紹了算力感知網絡的背景與需求、體系架構、關鍵技術、部署應用場景及關鍵技術驗證等內容。此后,中國移動開展了MEC站點算力感知網絡實驗網部署等試驗,為后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
2021年11月2日,在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中國移動算力網絡白皮書》發布,提出“算力泛在、算網共生、智能編排、一體服務”的算力網絡發展目標。
2022年6月,中國移動發布了《算力網絡技術白皮書》,進一步結合政策、產業、標準發展情況,提出了算力網絡十大技術發展方向和核心技術體系,包括:泛在智能的新型算力賦能智慧社會轉型升級,以數據為中心的多樣性計算架構鑄就高效算力服務,光電聯動的全光網技術支撐東數西算縱深發展,超低時延驅動的確定性網絡成為產業數字化剛需等。十大技術方向覆蓋了算、網、算網一體、算網大腦、算網服務、綠色安全、天地一體化等方向,全景式呈現中國移動對算力網絡技術趨勢的判斷。
二,布局新賽道,算網融合夯實數智底座
中國移動錨定世界一流信息服務科技創新公司為目標,在激活數據潛能、服務數字經濟中有義務挑起“主力軍”的責任擔當。
“算力網絡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算力供給、算力管理、算力服務等多個方面,一直以來,中國移動快馬加鞭,不斷積累沉淀,加速原始創新、產業合作以及應用創新,推動國家政策和集團戰略落地落實,目前已取得了一定進展。”中國移動集團級首席專家胡臻平介紹,中國移動算力網絡多管齊下,發展賽道正越來越寬廣。
為落實國家“東數西算”部署,中國移動提出的“4+3+X”數據中心布局已優化形成。截至目前,對外可用IDC 機架達 40.7萬架,凈增4.7萬架,累積多樣化算力服務器達55.5萬臺;不斷完善云化基礎設施,“N+31+X”移動云布局持續優化,中心節點達到 13 個,完成超過500個邊緣計算節點部署;未來將探索社會算力吸納,實現多元化算力供給。
不僅在供給,在算力管理方面,中國移動也不斷加速推進算網融合,推動網絡從連接算力到感知、承載、調配算力;通過融數注智,逐步構建算網大腦體系,推動算網資源、能力的智能編排、統一管理。
三、推進產業數字化,算網交易模式須明確
算力已經成為新型數字社會發展的基礎要素之一。信通院數據顯示,在我國,智能算力占算力的比重由2016年的3%提升至2020年的41%。
“智能算力決定了社會智能化的高度”,胡臻平表示,以前,通信網絡以數據信息交換為核心,現在更多是面向以算力為核心的信息數據處理方向轉變,“這實際是面向行業數字化的轉型和融合。”
在行業應用方面,目前,中國移動在東數西存、東數西訓、東數西渲、算力交易等方面展開了有益探索。
在東數西存場景中,對各行業數據需要進行智能分級與全生命周期管理。熱數據存放在本地,當熱數據超過生命周期轉為溫、冷數據后,可在網絡閑時自動將數據搬遷西部低成本數據中心。。
在東數西訓場景中,AI模型的訓練對實時性要求不高,可以在西部執行,而AI推理實時性要求高,需要就近執行。
在東數西渲場景中,可以將影視后期制作等環節放到西部進行渲染,中國移動位于克拉瑪依的云計算和大數據中心已為《大秦帝國》《大笑江湖》《賽爾號》等電影及動畫提供渲染支撐。
在算力交易方面,當前算力提供者主要來自大型云服務提供商,但同樣存在大量的自建算力中心、IDC等小型算力設施,分布廣泛且經常處于閑置狀態。如何有效利用各種算力資源,解決供需矛盾,打造具有共享經濟特性的新型算力交易平臺是解決之道。通過構建社會算力泛在連接、智能調度能力和可信交易等技術,盤活新建和存量算力資源,將能有效避免算力資源的重復建設,助力數字經濟發展。
在個人應用方面,打造云、邊、端算網融合發展,可以使得云游戲和VR/AR應用獲得極致體驗。以VR/AR為例,依托算力網絡可以實現設備的輕量化,使得數字虛擬世界與現實深層耦合,在數智人、元宇宙等方面有更廣應用。
四、以網強算,發揮“鏈長”擔當
當前,摩爾定律發展趨緩,中國移動正在通過“以網強算”,帶動算力領域由被動跟隨轉向主動引領。
“推動算力網絡發展,首先需要強大的原始創新能力。”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在2022全國兩會期間提出,目前算力網絡在標準路線、體系架構等方面仍處于起步階段,一批重大原創成果和關鍵核心技術亟待突破,原創性技術創新的緊迫性與日俱增。
6月,在“2022年科技周暨移動信息產業鏈創新大會”上,作為中國移動科協主席的楊杰表示,下一步,中國移動將進一步筑強創新鏈,深化創新鏈和產業鏈雙鏈融合,構建融通生態、壯大產業集群,與全產業鏈攜手,全力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共同構建更繁榮的移動信息產業生態。
此前,在中國移動2021年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中國移動牽頭聯合多家知名芯片公司共同發布多樣性算力孵化平臺——“芯巢”,為多樣性芯片在5G、工業、金融、能源、交通等行業落地應用奠定基礎;2022年初,中國移動牽頭主導共十一家單位聯合發起成立多樣性算力產業及標準推進委員會,推動多樣性計算架構的軟硬件生態成熟。
胡臻平表示,中國移動高度重視算力網絡的原始創新,集全公司之力推動相關工作,在總體架構、資源布局、標準體系、創新技術、產業生態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目前中國移動正積極面向原創技術突破,布局下一代光通信、下一代IP等前沿技術研究,牽頭十余項國內外標準制定,成為算力網絡國家重點實驗室候選,布局覆蓋全國的18個算力網絡試驗節點,將開展10余項前沿技術與30余項業務場景驗證,著力打造技術創新和生態聚合產業大平臺。
(來源:通信世界全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