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數據 | 工信部:二季度組織檢測57萬款APP 責令整改358款
8月3日,工信部通告2022年第二季度電信服務質量情況,通告表示,二季度工信部組織檢測57萬款APP,責令整改358款,公開通報121款,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以下簡稱12321受理中心)共接到不良手機應用有效投訴3.14萬件次,環比下降25%,同比下降27%。
在加強APP用戶權益保護方面,二季度,工信部組織開展應用商店在架APP季度抽測,OPPO、華為、vivo應用商店APP抽檢合格率環比分別提升19.3%、8.3%、6.1%,分發下載排名前十的應用商店整體抽測合格率環比提升8.1%;指導360、快手兩家分發平臺率先建立APP簽名認證體系,幫助用戶提高對惡意、仿冒類APP的識別防范能力;組織召開“護童計劃-APP個人信息保護評審會”,積極引導企業加強未成年人個人信息保護工作;引導APP技術檢測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組織實施APP用戶權益保護檢測能力一致性比對驗證,首批6家企業通過驗證。
在嚴格監督執法方面,工信部組織檢測57萬款APP,責令整改358款,公開通報121款。組織各地通信管理局加強監督執法,共查處違規電信企業172家次。其中,對存在攜號轉網服務問題的企業,約談提醒58家次,通報批評15家次,行政處罰20家次;對存在垃圾信息問題的企業,約談提醒并責令整改61家次,通報批評81家次,行政處罰3家次。17家企業因行政處罰被列入電信業務經營不良名單。
通告顯示,二季度,全國電信用戶申訴率為25.8人次/百萬用戶。其中,涉及服務爭議的電信用戶申訴率為12.3人次/百萬用戶,占比47.5%;涉及資費、收費、營銷爭議的電信用戶申訴率為9.7人次/百萬用戶,占比37.6%;涉及網絡質量、信息安全的電信用戶申訴率為3.9人次/百萬用戶,占比14.9%。各級電信用戶申訴受理機構按照《電信用戶申訴處理辦法》相關規定,對用戶申訴進行了處理和調解,有效維護了電信用戶合法權益。
二季度,互聯網信息服務投訴平臺共收到互聯網用戶投訴33.56萬件。其中,渠道反饋類投訴14.82萬件,占比44.2%;服務功能類投訴12.97萬件,占比38.7%;個人信息保護類投訴2.99萬件,占比8.9%;其他類投訴2.77萬件,占比8.2%。在接入平臺的139家互聯網企業中,北京暢游時代數碼、廣東長城寬帶、重慶度小滿等5家企業投訴處理及時率未達到95%的指標要求,工業和信息化部已督促相關企業改進提升。
二季度,12321受理中心共接到不良手機應用有效投訴3.14萬件次,環比下降25%,同比下降27%。其中,涉及信息安全問題的投訴1.7萬件,占比54.2%;涉及個人信息及權限問題的投訴1.38萬件,占比44.0%;涉及網絡安全問題的投訴568件,占比1.8%。通過行業自律,中國互聯網協會聯合應用商店、安全檢測廠商對其中存在問題的54款不良手機應用進行了下架處理。
此外,工信部提醒廣大用戶,增強安全防范意識,不要輕易回復陌生短信、點擊來歷不明的鏈接、掃描來源不明的二維碼,或者向他人透露短信驗證碼等,防止個人信息泄露和受騙上當。
(來源:工信部)